青岛心理咨询师为您解读好文:
生活对每个人都有意义
---《美丽心灵》
根据天才经济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传奇人生改编的电影《美丽心灵》,讲述了纳什从入普林斯顿大学至获得诺贝尔奖止的经历。提起纳什在博弈论中取得的成就,同样另世人注目的是在30岁开始终身无法摆脱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影片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我们不理解的世界。勒庞说过,人类世界里的唯一暴君,从来都是对逝者的怀念和自己编织的幻想。当幻想以幻觉的形式走进纳什的现实生活,带给他的是虚无的满足,当他摆脱妄想清醒时却要面对社会和道德的谴责。纳什的天才,不是纯粹道德意义上的智力和能力的融合,而是超越了人性的心灵最朴实的表现。作为历史的书写者,社会意识形态在其支持功能上让我们见证了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所付出的贡献,一个美丽心灵装载着、传承着另一个美丽心灵。就像纳什获奖时总结的,爱是获得一切成就和发展的基础。
影片开始于普林斯顿大学,在别的同学都相继发表论文后,在别人开始忙于泡妞时,纳什的均衡博弈论还在假设和论证中,这种孤立感和不同一性势必会导致自我关注的需要。纳什的这种不平衡状态的体验与目前入大学后少数人出现的不适应是一致的,其中大部分人可以自愈,但由于纳什从小就出现的社交问题,所以不能通过依靠现实中的社会关系来缓解,电影中也有交代,纳什对每个同学的论文指出了不足,就像他的均衡论说的那样,在竞争条件下的合作是困难的。所以第一个妄想的对象出现了,纳什的舍友查尔斯,和他没有竞争的关系,一个忠诚、关心他的朋友,说出了他自己不愿意说的话,做出了他不敢做的事,烦闷的时候陪他解闷,消沉的时候给他鼓励和安慰。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了。也可以说这是他安全感的现实投影。
在纳什的理论被认可后,社会归属感的需要产生了,工作不可能像教书一样的枯燥,不必面对着幼稚的面孔。人人都希望能充分发挥才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种工作的动机是由社会历史阶段决定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时值冷战时期,纳什的第二个妄想的对象有其现实依据:威廉帕彻,安全局老大,认为苏联通过报纸杂志传递原子弹下落的情报,授命纳什从中找到线索,破译密码。
在纳什结识了艾丽西亚后,查尔斯带着他的小侄女出现了,小侄女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从这对两个人物的妄想中,表现出来的是社会的压力和对爱的渴望,冷战竞争的危机感在小女孩身上集中体现了,作为爱的需要和对失去爱的恐惧终于压倒了纳什,妄想由满足转向了恐惧,他发觉自己的“工作”暴露而被追杀。他提出退出,威廉帕彻威胁他不能退出,并谴责他成立了家庭。其实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对婚姻的恐惧。婚姻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无论是对建立家庭要承担社会责任,还是对个人要承担家庭的责任来说都需要重塑一种自我同一感,将自我扩大为家庭我和社会我,才能与家庭及所处历史时期相统一,自身才能平衡。如果不能顺利越过就会造成同一扩散,冲突持续存在并有可能激化。
纳什并不知道查尔斯及其侄女、威廉帕彻是非现实的,他已经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社会道德要求纳什回归到现实中来承担责任,给他选择的是一条医院治疗的道路。强制性要他承认他的挚友、曾经带给他成就感的工作、时刻对他微笑的可爱女孩、那些随时夺取他性命的人是不存在的,非常难。其次这种治疗带来的冲突和压力也会转化到他的“现实中”,加速妄想的恶化,增加他的痛苦。妻子交代他给儿子洗澡,他把儿子放到澡盆却去监控特务,因为妄想查尔斯在帮他给儿子洗澡,幸亏艾丽西亚及时感到才避免了悲剧。他将艾丽西亚幻想成威廉帕彻,差点要了她的命。积极治疗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药物的作用使他失去了做丈夫的能力,思维堵塞不能进行工作,害怕社会的歧视、否定而不能出门。
纳什和艾丽西亚最终选择了医院治疗以外的另一条路,哪怕纳什会杀了艾丽西亚,艾丽西亚对纳什仍然不离不弃,不断鼓励。在艾丽西亚的促使下,纳什回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这个容纳天才的地方。他选择去了图书馆,也许他的精神发作会引来旁人的围观,也许他的行为会被别人嘲笑和模仿,但都并非恶意,只是将他融解在了大学的文化生活中。他选择对妄想中的三个与他形影不离人物不予理睬。他在成就的殿堂中选择要咖啡还是茶。正是他的这些选择,才一步步走向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正是艾丽西亚选择从心灵而不是头脑去解决问题,普林斯顿大学选择容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纳什才走上诺贝尔奖领奖台。
人在面对形成中的压力时,个人的生理素质,认知,社会支持系统都会起到缓冲的作用,纳什无法逃脱先天素质的影响。智商虽高,失去现实检验能力的认知存在缺陷,唯一可以拯救他的是社会支持系统,没有妻子艾丽西亚,就没有诺贝尔奖的纳什。
有人说纳什如果没有疯掉的话诺贝尔奖早就授予给他了,社会对他不公平。其实生活对每个人都有意义,一种意义是社会赋予的,人的认知系统则往往根据自己的内心体验和需要来赋予事物以意义,这是人认知决定的,这两种意义会存在数量和质量的偏差。对纳什来说他选择博弈论并非是自己意愿来决定,是一种历史时期的超越。他的妄想也受到他自身素质和成长背景、人的发展阶段以及历史条件的制约。纳什的爱情和生活源于对知识的渴望,与冷战时期技术扩张条件下对知识和技术的崇拜相一致,艾丽西亚对爱情的执着也印证了这一点,同时也可看出爱情对美好过去的固着的一面,这种固着的过程本身也象征着纳什的天才的成就在辉煌之间的坚定。
天才如纳什还是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目前的病因仍未确定,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他们都超越了现实,现实和想象的分类经由自我而统一,缺少了现实检验能力,自我仍能将两者合二为一,或许这种不成功的结合更能创造出超出现实的联想,成就一个天才。30岁发病也给我们一些启示意义,人生的顺序性是从童年、少年到成年,心理发展也是向对应的,或许他们的心理发展出现了逆转而造成了分裂,现实的种种冲突无法解决,自我就回避到心灵最安全最温暖的生命初期,认知重现了一些思想万能、泛灵、自我中心、不可逆的特征。这种逆转或许正是为了寻找一种结合,一种潜伏在婴儿期的无条件的母爱。也正是这种爱,支配着恢复的基础和动力。无论如何,这些经历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
其实对于这部影片来说,现实仍然是残酷的,艾丽西亚与纳什离婚多年才复婚,纳什的儿子也有同样的症状,世界上多数精神病患者无人照料流落街头,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仍然是无力和孱弱的
我们大多数人和精神病科医生的认识是一致的,即精神疾病的病因出自大脑,人自身是不能通过改变思维和意识来解决问题的。或许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创造了这部电影,呼吁我们付出像艾丽西亚那样炙热的爱,像普林斯顿大学那样的包容。因为他们都相信,虽然精神病的思想受到束缚,但却永远拥有美丽的心灵。
上一篇:
精神分析词汇 48.身体的配合somaticcomp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