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心理咨询师为您解读好文:
自我力比多/对象力比多ego-libido object-libido
佛洛伊德引进的词汇,用以区分力比多的两种投资模式,即力比多投资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本身(自我或自恋力此多),或是外在对象(对象力比多)。根据佛洛伊德,介于这两种投资模式之间存有能量平衡;当自我力比多增高,对象力比多则降低;反之亦然。
特别是对精神病的研究,促使佛洛伊德认识到主体能以其自身当作爱恋对象(见:自恋),以能量的字眼来说,这表示力比多能够同样投资在自我和外在对象上。此即引进自我力比多与对象力比多之区别的原由。由此区别所引发的经济论问题于《自恋导论》中被讨论。
根据佛洛伊德的看法,力比多,在由自我派送到外在对象之前,一开始就投资于自我之上(原自恋):“我们因此形构一种初始自我力比多投资的概念,其中一部分随后由此处转至对象上,不过[这自我投资]基本上一直持续存在,它与对象投资间的关系,就如原生质微生物的身体与从它身上送出的假足间的关系一般”。
对象力比多撤回到自我,构成如同我们可特别在精神病状态(疑病症、自大妄想)中观察得到的次自恋。
就术语的观点而言,值得注意的是:1)在对象力比多的说法中,对象一词是以狭义的外在对象来理解,并不包括就较广义而言也可以被称为欲力对象的自我(见:对象);2)在法文用法libido d'objet、libido du moi 中的介系词de,指的是力比多与其抵达点而非出发点之间的关系。
这第二个评注引出一些不单只是术语上的难题。
佛洛伊德一开始只认识到一种主要的欲力二元性:性欲力/自我(或自我保存)欲力。前者的能量被称为力比多,后者的能量被称为自我欲力能量或旨趣。随后所引进的新区别一开始就以性欲力依据其投资对象的细分方式出现:
尽管如此,虽然就概念而言自我欲力与自我力比多间的区分相当清楚,然而在自恋状态(睡眠、身体疾病)下,情况不再是如此:“于此处,力比多与自我旨趣具有相同命运,再度无法将两者区别开来”。佛洛伊德不接受容格(Jung)的欲力一元论(α)。
常见于佛洛伊德著作中的下列说法内,存在一个相近的难题:
“……力比多从自我处被发送到对象之上”。那么,这难道不会让人以为“自我的力比多”不仅在自我中找到其对象,还找到了其来源,以致于自我力比多与自我欲力间的区别变得模糊不清?这个问题因为下列缘故变得更难解决:佛洛伊德自我力比多概念的提出,与关于自我严格拓扑论构思的推研,两者同时出现。此种暧昧性也见于那些佛洛伊德将自我称为“力比多之大贮槽”的说法中。佛洛伊德关于此点的思考,对此我们所能提出最有条理的诠释如下:作为欲力能量,力比多在不同动情带中找到其来源;作为一完整个人,自我储存了自我作为其最初对象的欲力能量;然而,这“贮槽”,面对外在对象,随后以如同一个来源方式出现,因为所有投资都来自于它。
(α)这是佛洛伊德于1914年检讨容格的论点后得出之结论。在佛洛伊德于《精神分析与力比多理论》中,对于力比多理论演变所作的回顾性陈述,他将他思想的此一阶段以下列意义重新诠释:自我欲力被化约成自我力比多,就好像1914年时他接近容格的观点。应注意,佛洛伊德于1922年就已经推研出一种新的欲力理论,在生命欲力与死亡欲力对立的基础上,重新分类欲力。根据我们的看法,这导致他较不注意1914 年所提出、并且在1917 年的《精神分析导论》中再次强调的区别。
上一篇:
母职疗法mothering